双减之路:积余开展“小初衔接、同步课改”教学研讨活动

网站首页    实验学校新闻    善学课堂    双减探索    双减之路:积余开展“小初衔接、同步课改”教学研讨活动
2022年5月23日 08:08
浏览量:0

 【九思积余·杏坛清风】

 

双减之路:积余开展“小初衔接、同步课改”教学研讨活动

 

为加强“善雅精业”好教师团队建设,并进一步探索“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路径,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于5月18日、19日下午举行了以“小初衔接、同步课改”为主题的“中小学衔接”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学校的九年一贯制优势,通过学校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同台切磋的形式,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加强中小学间的合作交流,增强教师对中小学教材、教学方式的相互了解,研究中小学衔接教育中存在的“教与学”、“师与生”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中小学教育教学合力。

 

语文组

中小学语文组致力于“小古文”教学衔接探索。

郁莉老师利用自主学习任务单,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学习任务群,用小组交流、同桌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想象和感悟,并有层次地指导学生诵读,从而帮助学生不断增强语感、增进积累。

刘晨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堂由“读出文言韵味,读懂人物形象,学习阅读古文方法”这三个板块组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老师将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让老师的“教”更好地落实到学生的“学”当中。

课后, 两位老师进行说课。

副校长王勇燕作为中小语文衔接的积极推进者,介绍了举办本次同课异构课例研讨活动的背景与思考。

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及初中语文研训员全程参与研讨。

闵慧老师基于本次中小学衔接课堂分享了她的思考并给予建议与指导:中小衔接要关注核心要素的一致性、学习经验的连贯性、学业水平发展性。教师要“辩证看待衔接”,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做到扶放结合。

田芳老师就文言文教学进行高屋建瓴的指导。她启迪教师要从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英语组

六年级和八年级英语教材中关于“职业”的契合点,成为本次英语中小衔接的“连接点”。英语中小衔接课以两位老师同上一节课的形式呈现。

前二十分钟,小学部张天姣老师从大教材观念入手,通过歌曲、思维导图等方式复习学生生活中以及教材中出现的职业。在学生介绍自己梦想的职业时,通过what,why,how三个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后二十分钟,中学部晏子老师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带领孩子们进一步探索职业,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聆听理想社区中人们遇到的不同问题。孩子们从自己的理想职业出发,去探讨不同的职业能为身边的人做什么,制作属于自己的助人公告。

整堂课无缝对接,实现了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主题意义等多维度的衔接与提升。

课后,小学部青年教师代表杨斯媛和七年级英语备课组长魏琛赟老师分别进行评课:张老师帮助孩子们绘制了美好的职业蓝图,晏老师则带领了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知行合一。

中学教务处主任周琳和学校发展中心副主任徐波,分别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思考并探索如何优化问题链的设计,使学生逐步走向思维的提升,从而实现小至初的平稳过渡,中学英语教师应以英语中考写作为目标导向,专注于培养学生对语篇结构、篇章整体的把握。

 

数学组

一样是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问题,中小学数学教师会有怎样不同的处理方式呢?本次数学衔接展示活动由运河分校副校长孙敏主持,原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专家莅临指导。

王英楠老师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带领六年级的同学从回顾到探究方,以任务驱动学生尝试多种方法求解,感受解题的多样性。

刘婷老师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视角出发,设计了一系列的变式练习,从易到难,层层递进,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

六(2)班的钱进同学和七(16)班蒋润柯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全程参与了本次数学教学活动并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小学里的数学课,老师讲解非常细致,‘扶’着我们走;初中里的数学课,老师设计的例题程度更深,范围更广,能够感受到大家思维碰撞的火花。”钱进同学这样评价。蒋润柯同学也不禁感叹:“回顾过往,非常感谢小学老师给我打下的坚实基础,让如今正在中学学习的我面对问题能够更加方便、轻松地解决。”

朱青老师作为备课团队代表发言,深入解读了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指出王老师把碎片化的图形知识有效整合,从繁到简,从多到优,有效渗透了转化和优化的数学思想。

学校发展中心主任马秋霞认为今天的这两节课不管是思想方法还是策略的择定都有重叠之处。王老师一课“明线”和“暗线”兼备,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刘老师的复习课更强调方法的选择,从思维的分散到思维的收敛再到练习中对思维的提高,体现了思维的深度。

 

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小学数学研训员王琦认为:中小衔接不仅是习惯上的衔接,更是学科知识上的衔接,两节课充分体现“讲道理、有条理”的数学品质。

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学数学研训员赵育新指出:学生解题经验方法的积累,在于经历体验过程的感悟,教师应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打开,注重知识数学化的同时,不要忽视生活化,产生距离感。

原无锡市教科院院长陈江辉从学科教研的角度,指出课堂教学的成功体现出集体的力量。他还重点强调了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同时为学校今后小初衔接活动研究的开展给予专业引领。

在传承和超越中寻找平衡,在无缝对接中相互成就,学校后续还将继续开展美术、音乐、体育等小学科中小衔接活动,为老师们打开了不同学段教学的广阔空间,为中小学部上寻下探提供了相互探索交流的平台,形成好教师“学术成长共同体”,传好小初衔接的接力棒。

撰稿:马 洁

摄影:王 承

审核:杜卫莉

发布:赵赛赛 

影像积余

更多

近期热点